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小家情 大国梦——女代表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3-11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指明了方向。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于2021年10月审议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为人父母、子女教育的问题。新时代家庭文化、家风家教的内涵产生了哪些变化?父母、学校、社会面临着怎样的新考题?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该如何“进化”?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四位女性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许小英


#解锁幸福生活的“家风密码”

她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镇,是上饶市城投远盛建筑公司生产部工位长兼工会副主席;她从一名基层的农民工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就是许小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奋斗、成长、蜕变,许小英扎根一线,践行“工匠精神”,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蜕变为如今的全国人大代表,许小英颇为自豪地说,如今取得的荣誉都和她的家庭、家教、家风有着莫大的关系。

家风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家庭文化,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就是许小英的家规、家训,在这种朴素家训的影响下,家人们都很踏实上进,家道自然长盛不衰。

在良好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家里的点滴变化也在趋好趋善。热心公益,许小英连续多年坚持每年几百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一线奋战,鄱阳抗洪、河南抗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都有她忙碌的身影。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于无形中教育和引导了更多的家庭成员。“我已经参加了五六年志愿者活动,能跟随妈妈的脚步,为社区和村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觉得很开心。”许小英女儿兴奋地说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良好家风是人生幸福生活的“第一组密码”。许小英不仅注重自身家风建设,还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用一种向上的力量鼓舞和带动着身边的人。

当看到承载着职工的欢声笑语与文化积淀的工人文化宫不复往日的繁华和生机,许小英陷入了沉思。经过多次走访和调研,她建议,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社会正能量,应当加强工人文化宫等文化场馆的建设,将其建设与管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创新运作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工人文化宫日常管理注入线上智慧管理元素,保证工人文化宫的公益性、群众性、便捷性和持续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2

全国人大代表徐萍

#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国事”

“95后”的全国人大代表徐萍,是一名文化企业的员工。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一直关注家庭教育,曾经连续两年提交了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

“新时代家庭文化和家风家教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对祖国有了更强的自豪感,家国情怀非常浓郁。同时,整个家庭或父母对下一代的培养,不再单单是对成绩的追求,对孩子的个性和道德品质也越来越重视。”徐萍表示,从社会层面看,各地开展的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旨在鼓励家庭家风向上向美创优,体现了正能量的传播。

新时代的父母,正在经历一些新的挑战和矛盾:想亲力亲为陪伴孩子,却忙到没有时间;想顺应在线教育的趋势,又担心滋生孩子网瘾;想给孩子快乐童年,又害怕孩子在未来的残酷竞争中败北……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对社区居民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徐萍发现,新时代家庭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家校供需、家校共育、家社共育方面存在的矛盾。

“家庭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抚养下一代,培养下一代,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徐萍建议,针对家庭教育的需求,要重视培养专业化的师资人才,提供更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家校共育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父母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学校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应当怎样去培养孩子。在家社共育方面,社区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引进专业的团队、组织,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下一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沿着法治轨道,让‘家庭教育之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徐萍说。

03

全国人大代表杨蓉

#协同发力共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家庭的结构以两代生活为主,没有了大家庭集体生活氛围,这影响了新生一代孩子的性格和健康成长,唯我独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是一些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日前,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在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首先指明了当今社会存在于一些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

教育孩子,父母理所当然是第一责任人。“自媒体大爆炸时代,让更多孩子的家长过早失去家长的权威,而家长对提升自身应对家庭教育问题能力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孩子出了问题才临时求助,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家庭教育上,对于父母存在的问题,杨蓉也直言不讳。

“今天多一所家长学校,明天就可能会节省十倍挽救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成本。”杨蓉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还面临着新考题。她说,目前,我们还面临家长学校、市民学校在提高家长与市民素质方面缺乏教材、师资以及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的问题。“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如果做到有培训计划、有专业教材、有系统课程,那将是保障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杨蓉指出。

在杨蓉眼里,孩子的父母不止是生身父母,“孩子是环境的产物,家长的范畴其实不仅仅是父母,能影响孩子成长的人都可以是家长,包括孩子身边的一切可以影响孩子的人,包括爷爷奶奶甚至保姆、媒体等等,这些综合起来可以看作孩子的‘大家长’。”杨蓉表示,破解当下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是要发挥好“大家长”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抓好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的利好机遇,发挥家庭、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起完善、科学、可行的青少年教育网络体系,协同发力,共同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土壤。

在此思考下,杨蓉开出了自己的育人“良方”:社会与政府有效介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推动二者实现同步、同向、同频发展;加强家长学校的深度建设,实现有计划、有师资、有课程;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做好居民日常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从每个家庭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宣扬优良家风,树立学习型家庭榜样,用身边的案例教育带动每个家庭成长;围绕社区和学校成立家庭教育辅导站,派驻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随时解决家庭问题,预防家庭悲剧发生。

04

全国人大代表曹永鸣

#家庭教育就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教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校长曹永鸣时刻将教育发展挂在心间。她经常带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奔波调研,这是她的本职工作,也是她履行代表职责的方式。

2021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学生视力、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的较大影响,曹永鸣就提出建议,关注后疫情时代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治理,建立针对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机制。今年,曹永鸣则针对“双减”政策,提出要多维度施策,打造义务教育新生态。

做好孩子的品德教育,也是曹永鸣多年履职关注的重心。她认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在我看来,第一要教育孩子爱国,家国情怀、民族尊严必须从小培育、持之以恒;第二要教育孩子做好公民,从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开始;第三要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曹永鸣在调研中了解到,“双减”实施后,作业不回家,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在家的时间让很多家长犯难。曹永鸣认为,在更多的相处时间里,家长更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情感、隐私、差异,平等地对待孩子,积极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学业压力减轻了,可以从阅读、运动、艺术、劳动、科技等方面引导孩子自主选择,培养孩子的兴趣,进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小培养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那么如何整体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真实落地,让孩子的成长教育向好向善发展?曹永鸣提出,要达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家庭教育服务需要专业力量支持,家庭教育观是思想和社会共识的转变过程,需要行政干预和指导。”曹永鸣说,政府应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广播电视、体育、新闻出版、网信等部门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

同时,曹永鸣还建议,要通过加大对妇女群体的教育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呼吁,帮助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通过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应对智能时代在优生、优育、优教方面面临的问题,培养新时代人才。”曹永鸣说。

来源: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