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妈妈,我想玩手机”,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发布时间: 2021-06-03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一部小手机,往往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节目《圆桌派》中,有一期话题很扎心。

蒋方舟说:

“现在的小孩一定是捧着手机或ipad,才不管你,也不屑与大人交谈。都是在各自的微信群里,没有任何沟通。”

窦文涛回忆了很多小时候的趣事,感叹道:

“小时候没有电子设备,但那时候我们真的很多快乐,大人小孩都很快乐,是真正的天伦之乐。


今天的世界却分崩离析。”

手机制造了便利,却也带来了破坏,孩子们正深陷其中。

调查显示,儿童使用手机越来越低龄化、高频率,0-5岁儿童,智能手机使用率超过80%。

李玫瑾说:“孩子的心理问题,所有的表现,都一定是折射父母的水准。

在手机这个问题上更是如此,孩子是否沉迷手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当孩子说“妈妈,我想玩手机”时,父母的回答,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 01 -

“去玩吧,别烦我”

对于有些家长来说,手机就是一个哄娃神器。

要想孩子安安静静不吵不闹不作妖,给孩子一部手机就好了,孩子能坐在那里乖乖玩一整天。

不会吵着要陪他一起玩,不会上蹿下跳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对于家长来说,确实“方便”了不少。

家长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忙自己的工作,享受一个人的安静时光。

但是这种“方便”带来的后果,却是家长未来不能承受的。

现在很多成年人一玩手机就是大半天,明明知道该睡觉了,可是就是放不下手机。

一位网友曾详细描述自己是如何被手机“套牢”的:

“想就看一会儿,可只要我点开浏览器,就发现有吸引力的内容接踵而来。也许下一条更有趣?


一小时过去了,我想停下来,但没有成功。


两小时过去了,我告诉自己不能再看了,但我还是没有起身。


四小时过去了,必须要去洗澡了,并警告自己明天不能再看手机了……”

这样的情形周而复始。

成人尚且难以抵挡手机的诱惑,更何况孩子?


家长把手机丢给孩子,再想把孩子从手机中拉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孩子沉迷手机,首先损害的是孩子身体健康,孩子的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大大危害孩子的视力健康,孩子的颈椎也会因为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受到损害。

其次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沉迷于手机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更无心学习。

而且手机上信息量大,孩子过早接收到不该接收的信息,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拿手机哄孩子,换来自己一时的轻松,却有可能毁了孩子的未来。


- 02 -

“不行,敢玩手机就揍你”

有些家长知道手机对孩子的危害,自然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

于是当孩子提出想玩手机时,家长就会强势的拒绝孩子,甚至威胁孩子“再玩就揍你”!

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这种认知是对的,但是拒绝孩子的方式却错了。

家长强势的拒绝,可能一时之间能起到一定效果,孩子短时间内不敢再提出玩手机的请求,但实际上治标不治本。

孩子内心想玩手机的欲望更加强烈,对家长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不但没有打消孩子想玩手机的念头,还严重破坏了亲子关系。

公司里有位前辈,对初中的孩子管理非常严格,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更是严格管控,不让孩子碰手机一下。

孩子偶尔提出想用下手机,她都严厉拒绝,甚至会斥责孩子一番。

还上高中后,在学校住宿,不到半学期,成绩便下降得厉害,她急的不行,质问孩子,孩子也不说话。

后来老师打电话向她反映,说孩子上课玩手机。


她大为震惊,孩子哪来的手机?

后来才发现,孩子用自己存了多年的零花钱偷偷买了一部手机。

而原本乖巧的孩子也像变了个人似的,面对她的责问一脸冷漠,甚至差点对她动手。

前辈痛心疾首的说:

“都是手机害了你啊!”

孩子却说:

“是你害了我!从小到大,什么都要听你的,你从来没有问过我是怎么想的!”

不让孩子玩手机,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反而让孩子更叛逆。

所以,家长不妨试着放下自己的“绝对权威”,认真去思考,孩子的想法到底从何而来。

而不是忽视孩子的感受,一味强硬的要求孩子。

家长令人窒息的控制欲,会成为孩子的灾难。


- 03 -

“可以,但是要遵守规则”

手机是把双刃剑,会伤害孩子,也能帮助孩子,关键看孩子如何使用,而孩子面对手机的态度,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当孩子提出想玩手机时,家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七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当孩子想玩手机时,家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陪孩子玩游戏,或者陪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开来。

七岁之后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当这个阶段的孩子想玩手机时,可能上面那一招就不管用了。

而家长也不可能永远把手机隔离在孩子的世界之外,更何况也隔离不了。

那就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去接纳孩子的需求,但是要提前给孩子制定好规则。

例如每天玩手机的时长,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才可以玩手机,不能把手机带去学校等等。

同时,家长还要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如何利用手机和家人朋友联系,联系时要注意哪些社交礼仪;


如何利用手机关注时事,更直接的了解这个世界;


如何利用手机上查阅学习资料,利用手机阅读有益书籍;


如何利用手机娱乐,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但是要注意控制时间......

最后,一定要告诫孩子,如果孩子违背了规则,那么不但要受到惩罚,还会没收手机。

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控制孩子正确的使用手机,还让孩子从小有契约意识。

让孩子自由探索,见识到丰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构安全感,让他们自己决定想走的道路,承担起这份责任。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家长要做到:

1. 以身作则

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家长。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家长说教一千遍,都不如自己以身作则。

自己捧着手机不放,却教育孩子不能玩手机,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一点说服力,还会降低家长的权威。

2. 约法三章

教育专家说:

一个健康的社会,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教育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只有形成规则意识,才会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更是如此,让孩子在有前提的情况下使用手机,才能让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学会控制自己。

爱孩子,是家长的本能;立规矩,是家长的责任。

只有两者统一结合,才能成就孩子辉煌的未来。

3. 耐心陪伴

《少年说》中,小学生叶子健委屈地大喊:

“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


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会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的手里?


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孩子沉迷手机中的虚拟世界,往往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关注。

童年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在还来得及陪伴孩子的日子,请一定好好珍惜。

不要让孩子在手机中寻找虚无的快乐。

- 04 -
不同年龄段孩子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议: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

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建议:

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

一用父母身份强压(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饭吃了/再玩就揍你);


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欢你了)。

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建议:

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建议: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扣扣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 05 -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因特网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说到底,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孩子如何使用手机,关键看家长的教育方式。

所以,要想孩子不被手机毁掉,家长一定要肩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