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妇女网!

多子女家庭,父母如何让孩子都感受到爱

发布时间: 2021-08-27 来源: 内蒙古妇女网

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多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了,很多父母都面临着一大难题:家里孩子多了,虽然平时对孩子们都很关心,但是孩子们还是觉得我们偏心,动不动就和兄弟姐妹打起来,很是头疼,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


手足之情是人伦中最自然、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但孩子多了,手足争宠、手足竞争这个问题就会产生,有些父母难免过于紧张,处理方法有些偏激,带来了一些家庭问题。


因此,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三点正确处理手足争宠和手足竞争的态度和方法,供大家借鉴。


给与孩子单独的爱与关注


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地盘,争夺父母的爱和陪伴,都是十分正常的。身为父母不能过于追求孩子们之间的完美公平,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是要积极寻找让孩子们感到舒服和爱的共赢局面。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并没有偏爱某个孩子,已经尽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了,但是往往在孩子的心中并非如此。


孩子们的关注点和家长是不同的,孩子们通常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判断父母是否爱他,比如,哥哥姐姐看到父母抱弟弟妹妹、给弟弟妹妹喂饭,而自己没有拥抱、独立吃饭;表扬乖巧的兄弟姐妹,批评淘气的自己的时候,“偏爱”的意识便已经在心中生根发芽了。




爸爸妈妈要做的并不是维持表面上的公平,也不可能实现所有孩子的愿望,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倾听每个孩子的感受


比如,妈妈给姐姐买了一个鞋子,妹妹也想要,妈妈可能会说:“给姐姐买鞋子是因为姐姐的脚长得太快了,姐姐原来的那个鞋子还很新,你可以继续穿啊,或者妈妈给你买别的东西。”


没有得到和姐姐一样的鞋子,妹妹可能就不高兴了,因为在她的心中一样的鞋子代表一样的爱。


所以,妈妈可以抱着妹妹安慰她,温柔地告诉她:“妈妈的爱绝不是一双鞋子而已。”妹妹依然没有得到鞋子,但在妈妈的怀抱中得到了温暖和爱。


这种单独的具体的陪伴和安慰才能够让孩子满足,所以父母要做的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质需求。


父母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关注和爱,可以和每个孩子都有单独的陪伴时光,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一定要有。


比如,有一位妈妈每周都会把老二交给老人看护小半天,带着老大出去玩一玩逛一逛,回家以后就会发现老大对老二更加有爱和有耐心。




所以,孩子多了以后,父母不要急于把注意力和爱转向更小的孩子,而是还要把大点的孩子教养好。大点的孩子只有收获了足够的爱,感受到足够的爱,他才有能力向弟弟妹妹去表达他的爱,进而他才会帮着父母把弟弟妹妹教好,因为孩子的学习是一个自然的习得和模仿的过程。


孩子犯错要一视同仁


家长不要试图去做法官,而是要把孩子放在一艘船上,要一视同仁。


孩子们争吵的时候,不一定要判出谁对谁错,有的家长会说犯错了就该受到惩罚,这样才公平。


可是,先不说对错是非有的时候很难区分,即便是分出对错惩罚了犯错的人,对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见得有好处。


比如,有一天爸爸发现瓷砖被孩子涂鸦了,就把两个孩子都叫到面前,孩子们争先指责对方,都说是对方做的,爸爸却没有再三追问,而是让他们一起去清洗瓷砖。


因为爸爸明白这个时候孩子们互相告状,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惩罚,而是因为通过揭发别人的错误,孩子能成功获得父母的关注乃至认可,这是一种无形争宠


如果这时候惩罚其中一个孩子,就容易鼓励另外一个孩子,告状的孩子就得到了一份无形的鼓励,这样下去他就容易学会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同时,只惩罚一个孩子,其实无意识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加剧了孩子们之间的对立,使得他们学会通过“不利他人”寻求认可,进而得以“利己”,而不是学会合作和贡献。




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或争论的时候,不能将问题归于一个孩子,更不能以年龄论是非,而是让所有参与的孩子都有份,使他们明白一条船上的人就要一起承担、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无形地鼓励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减少恶意的竞争。


所以说父母的导向很重要。


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们都明白只有卷入了争端,孩子才能够学习到如何解决争端。如果家长干预并解决孩子们之间的争端,那么孩子们的学习机会就被剥夺了。


所以,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不仅是正常的,还是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冲突的机会。父母不要急于干预、急于摆平冲突与争端,而是要给孩子一些有建设性和支持性的意见。


比如,我们看到孩子们在争抢玩具,弟弟抢不过哥哥,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可能会对哥哥说:“一人一半轮流来,每人十分钟,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玩,给弟弟道歉。”


这样说的结果可能会引发哥哥心中的不公平和偏爱感,激发兄弟之间更为剧烈的冲突。


或许,我们可以说:“你们两个都抢着玩,结果谁都玩不好,怎么样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玩呢?” “弟弟不要哭了,和哥哥一起来想一个办法,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问题,谁先来说一个。”“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但一定有办法,咱们一起来想一想?”


家长要用建议性的话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也可以参与到孩子们的讨论之中,孩子们会觉得非常有趣,互相催促对方提出解决方案,达成协议。


这样孩子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协议,也会更加诚恳地互相道歉。下次再遇到争端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去思考、去解决,而不是去争抢打闹。




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要注意不能对大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因为你是大的,所以你要让着小的”,这会让大孩子感觉到特别委屈和不公平,同时也会助长小孩子的蛮横无理,甚至养成欺负哥哥姐姐的不良习性。


我们要鼓励、表扬和赞赏孩子们好的行为习惯,让大孩子更愿意和乐于去做那些好的行为举动,小孩子就会自然的模仿这些好的行为举动,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合作的和谐局面。